首页 >  书香 >  正文

​《美丽塞罕坝》出版,记录塞罕坝人50余载造林奋斗史

2019-08-06 09:17 来源 : 天地出版社     

分享至

由朱悦俊、段宗宝联合创作的《美丽塞罕坝》在天地出版社出版上市。《美丽塞罕坝》讲述了三代塞罕坝人奋战五十多年,“千里松林”再现的壮举,并着重描写了第一代塞罕坝人克服塞罕坝高寒、风大、生活条件艰苦的困难,同吃同住同劳动,白天一身泥,晚上一身霜的感人事迹。

作者:朱悦俊、段宗宝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塞罕坝集中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等5种极端环境,年平均气温只有-1.9℃,在全年无霜期只有五十多天的塞罕坝,人要生活,非常艰难,想要种活树,更是难上加难。寒风嚎叫,大雪无边,缺吃少穿没有住处,条件极端艰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塞罕坝人始终保持朴素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守“初心”,默默耕守, 使塞罕坝“千里松林”再现。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塞罕坝绿水青山的本来样貌得以还原,子孙后代因此得福。

《美丽塞罕坝》梳理了塞罕坝从“千里松林”到荒漠沙化,再到林海重现的变迁史,记录了塞罕坝人从一棵树奋斗到5亿棵树的典型人物与事件。作者以采访故事作为引子切入,按时间顺序展现了塞罕坝的变迁;以点带面,围绕林场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叙述。《美丽塞罕坝》堪称一部“伟大梦想是干出来的”的纪实文学。

大批知识分子扎根塞罕坝,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造林事业。尤其在建厂初期,恶劣的气候导致造林遭遇困境,林场面临解散,林场干部为了安定人心,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都接来塞罕坝,他们本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但为了给子孙后代绿水青山的终极目标,她们舍弃了个人的安稳生活。经过多次尝试摸索,塞罕坝人凭借执着的信念造就了人类生态史上的奇迹。这是震撼人心的创业史诗。在大时代的叙述中,作者十分关注普通林场人的故事,关注他们个人命运的转折与拼搏击水的波涛汹涌。因此,这又是一部既关心时代大命题,又关心个人“小命运”的富有人情味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朱悦俊、段宗宝均为人民日报记者,2016年5月1日劳动节当天,《人民日报》刊发朱悦俊、段宗宝的文章《河北塞罕坝林场——从一棵树到百万亩人工绿海》,文章以著名作家魏巍为塞罕坝所作的一首诗结尾:“万里蓝天白云游,绿野繁花无尽头。若问何花开不败,英雄创业越千秋。”

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公开发布。总书记指出,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此后,朱悦俊和段宗宝又多次深入塞罕坝采访坚守于此地的老、中、青三代林场建设者,深挖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数易其稿,著成《美丽塞罕坝》一书。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深情作序,致敬塞罕坝,称赞他们“敏于行、讷于言,胸有惊雷却足履实地……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却也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们不是看不到社会的喧嚣、名利的诱惑,而是心有坚守,始终不渝”。他同时写道:“为了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创造美好生活,我们礼赞塞罕坝、致敬塞罕坝。”

从一棵树的莽莽荒漠,到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绿海,塞罕坝人艰苦奋斗五十载,不忘初心,用三代人的汗水使荒漠沙地变为绿水青山,今日塞罕坝是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坚守“初心”的结果;从一棵树到5亿棵树,塞罕坝的巨变是赛罕坝人为“伟大梦想”奋斗五十多年的结果。可以说,世界变绿,中国功不可没,中国变绿,塞罕坝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