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周晓枫新书《星鱼》:从星空到大海,一路追逐自由与梦想

2019-04-19 09:34 来源 : 中国作家网        作者:周晓枫 著

分享至

《星鱼》 周晓枫著

4月14日下午,北京春光柔和,满眼都是嫩翠。作家周晓枫在她的新书《星鱼》发布会现场,也穿着一身春天的绿色裙子,略带害羞,谈起自己因为热爱动物,在长隆水族馆当了一周动物饲养员志愿者的故事。

“没想到照顾动物其实是那么艰辛的一件事,夏季,闷热的广州,穿着厚重的工作服,为动物们清理排泄物。” 那时志愿者都要搭帐篷睡在水族馆,深夜的水族馆“像真空一样的安静”,她将帐篷拉开一条缝,看向外面水晶球一般玲珑剔透的巨大的亚克力玻璃,“鲸鲨从一团幽蓝的安静的远方,从虚无中向我靠近,这超越了我之前所有关于美的经验。”

这让她的心里有了一些悸动。

同样在长隆的夜晚,周晓枫在酒店电梯碰见一位带着小男孩的妈妈,电梯门快关上时,“像幻觉一样从门外又进来一个小男孩,和电梯里的这个一模一样。”怪异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话,彼此也没有呼唤。”这怪异的双生子深深印刻在她脑海里,从这时起,围绕着鲸鲨和双胞胎写一个故事的想法逐渐浮出。

最终让她的思绪一下子清晰的,是在吉林陨石博物馆,深蓝的甬道,就像水族馆的水晶隧道,她触摸着那些陨石,那些来自远方的石头,触到了它们经过烈火、撕裂留下的烧蚀坑,这种坑洞的排列像极了鲸鲨身上的斑点。

周晓枫的眼睛一闪一闪,还带着当时的兴奋感:“当你有了一个点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如何出发,当你有两个点的时候,你就拥有了一条直线,可而当你有了三个点的时候,你就有了一个童话的平面。”

《星鱼》就是在这样一片童话平面上诞生了:本是在天上过着神仙一样生活的星星,甘愿放弃永生,经受烧蚀之痛,从矿物质变成血肉之躯,变成地球上最大的鱼。而弟弟小弩在找寻双胞胎哥哥的过程中,对梦想、自由、亲情,和责任都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

语言魔法师:如大海般瑰丽的文字

4月14日,北京字里行间书店,《星鱼》发布会

周晓枫是散文作家,《星鱼》是她的第二本童话故事,她笑言自己就像星星小弩一样,离开了安稳熟悉的星空,跳跃到了不熟悉的带来各种疼痛的大海里。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迷失方向,《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说“她对修辞、对语言有着如同魔法师一般的掌控能力”。

正如国家图书馆少儿馆馆长王志庚所认为的,不同于一些成人文学作家用回忆自己童年的形式来尝试初次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周晓枫从成人文学到儿童文学的“转身”更自然,儿童读者也更能接受其笔下的童话世界。王志庚自己也是一名10岁孩子的爸爸,他说自己是和孩子一起来读《星鱼》的,这是一本很适合“亲子共读”的读本。

成长:伴随伤痛与思考

周晓枫的童话不仅有魔法般的语言,还有她对人性的洞察,对弱小的悲悯。《星鱼》书写了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一个主题——成长。评论家郭艳认为,这份成长是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共同成长,具有延展性,这在现今的儿童文学中是弥足珍贵的。此外,故事通过对小弩这样一个怀有小小梦想的“少年”,在寻找哥哥的过程中,在海洋里遇到的种种或美好、或凶险的情节描写,将一个流浪与寻找的故事上升到了道德情感的高度,同时也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正是从传统到现在,孩子最应该具有的、真正健全的,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光亮的人格力量。

人格力量和宝贵的哲学思辨,融合在极其有画面感的语言中,构成了《星鱼》的斑斓世界。新蕾出版社的社长马玉秀表示,周晓枫的《星鱼》让我们看到了本土儿童文学的转折点和潜力。让专栏作家李峥嵘感到可贵的是,《星鱼》对自由、对爱、对梦想的哲学思辨超出了一般的童话故事:追求梦想并不只是一往无前、孤注一掷,有时候需要忍耐、等待,和坚持;而为了责任放弃自由的不自由,未必不是另一种自由,自由不在远方,也不在故乡,是在跳动的心里。

发布会结束后,作者与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